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叛徒的下场

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

朱浩调任南京工部尚书,出发的时间定在四月初二。

这已经算很迟了。

年后朱浩几乎就没在任何衙门出现过,使得朝中很多人逐渐将他遗忘,而就在四月初一这天,去西北“镀金”一趟的张璁抵达京城,入宫面见了朱四后,张璁回到翰林院,正式以翰林学士的身份执掌翰林院日常事务。

翰林院内一时形成四名翰林学士竞争的情况。

但因为朱浩马上就要走,其实朱浩在不在翰林院影响已不大。

也就在当天,有关吏部尚书的差事也定了下来,由前吏部尚书,现内阁大学士石珤,从内阁出来执掌吏部,这已是最近半年来第二位从内阁退回来当尚书的人,前一个就是出任户部尚书的黄瓒。

对黄瓒来说,这消息简直如同晴天霹雳。

他忙活了半天,结果此差事还是落到了石珤的口袋,令黄瓒有点心灰意冷,当天就上了一道请辞的奏疏。

不给我吏部尚书的职位,我就不干了!

四月初二这天的早朝,因为朱浩要出发,所以他也出现在了朝堂上,换下道袍的他,立在文官班列中,既让人熟悉又觉得陌生,很多人过去跟他打招呼,似乎再无嫌隙。

奉天殿内。

朱四坐在高处,好似俯瞰众生一般,他上来就先带出一个议题,要增加一个内阁大学士,以替代刚刚退下来的石珤。

朱四上来做了人选上的提议:“……便以杨学士,以文渊阁大学士入阁,不知诸位卿家有何意见?”

此时距离杨一清正式退下吏部尚书的差事,不过才一天,杨一清好像马上就能补上心灵的“创伤”,给他个内阁大学士的身份,入阁为朝廷办事。

而且谁都知道。

一旦杨一清入阁,他在内阁所处的位置,绝对不是石珤能比拟的。

别看杨一清在翰林院这段时间,没什么作为,可一旦他当上阁臣,连首辅费宏估计很多时候都要头疼,更别说是朝中意见皇帝肯定也会多采纳于他……

虽然都知道杨一清入阁后会带来一系列影响,但没人跳出来反对这件事。

就在于杨一清是从吏部尚书任上退下来,能让其继续为朝廷发光发热的地方,似乎只有入阁这一条路。

黄瓒和石珤都是从内阁大学士退回来当尚书,似乎只有杨一清会在这么个时候,明知道阁臣吃力不讨好,还迎难而上。

……

……

杨一清入阁之事,几乎没有任何争议,廷推上也没人出来竞争,等于说只有这么一个人选,不是他也是他了。

而在杨一清正式入阁后,会成为内阁第四号人物,按照入阁顺序,他在内阁中排序在费宏、刘春和贾咏之后,对接的衙门却不是翰林院,而是兵部和吏部,这方面的奏疏多会由其进行票拟。

但这种事也不是固定的,毕竟内阁对六部并无直接管辖的权力,除了当初的杨廷和能做到宰相一般号令群臣,后续无论是蒋冕还是费宏,都没法以个人影响力左右六部的日常运作。

“另外……”

朱四补充道,“朱卿家调南工部尚书,虽然朕已决定保留他翰林学士的职位,但礼部右侍郎等职则要他人来担当。回头拟定人选,做廷推后再行决定。”

意思是,谁来接替朱浩正职的礼部右侍郎,待回头再行商议,今日朝堂上就不议了。

很多人这才意识到,其实礼部右侍郎之职落到朱浩头上已近一年时间,在此期间朱浩并没有做出什么成绩,甚至朝廷都有点忽略这个职位的存在,礼部也很久没人提及右侍郎做过什么事。

好像给朱浩什么职位,这个职位就空了,真有点当初皇帝用唐寅的意思。

“朱卿家,你今日要走,朕就不送你了,祝你一路顺风。”朱四对朱浩的南下报以很高的期许。

朱浩拱手相谢。

……

……

朝议决定了杨廷和入阁之事,却对朱浩将要南下轻描澹写。

朝议结束后,众人都过去恭喜杨廷和,尤其是一些朝中老臣,本身又跟议礼这件事没多大关系的……从这些老臣个人角度来说,刨除杨一清曾经发表过支持大礼议的言论外,杨一清俨然已是不亚于杨廷和的存在。

这简直就是朝堂上文官的一杆大旗,但凡知道见风使舵的人都知道,杨一清的春天很快就要到来。

朱浩这边,则没什么人过来跟他打招呼。

就连席书、刘春这些本身跟他关系不错的,也都刻意跟他保持了距离。

等朱浩出宫后,马车已备好。

孙岚一行已提前出发,而朱浩将会乘坐马车去火车站,然后乘坐火车前往西山,在西山停留两天,折道往东,去往天津,再从天津乘船南下。

说是调南京工部尚书,但其实他心里还在记挂西山的工业化进程。

“朱先生,且慢走。”

张左急匆匆赶来,手里拿着一份黄色的卷轴,一看就知道是圣旨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